“现在,村部每晚都这么热闹!”夜幕降临,在龙文区朝阳街道恒坑村散步的王大爷指着前方的村委会说,恒坑村九游会平台乡贤促进会的夜间研讨会成了村里的新热点。
夜间研讨会只是龙文区凝聚乡贤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龙文区强化党建引领,以“乡土、乡情、乡愁”为纽带,让“归雁”变“头雁”,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乡风文明、公益助善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推动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搭建反哺平台
探讨建设恒坑文化产业园、推进停车场建设项目、举办“3·17”乡村晚会、谋划果苗产业发展……恒坑村夜间研讨会上,乡贤们各抒己见、快意畅谈,一个又一个的思路被提出,经过思想火花的碰撞后,变成翔实具体的实施方案、可知可感的行动计划、肉眼可见的乡村变化。
“乡贤促进会既然成立了,就要扎扎实实为村里做点什么。白天大家有各自的事情要忙,就想着用晚上的闲暇时间聚在一起,共同出出主意。”恒坑村乡贤促进会会长王文祥说。
为号召漳州乡贤热心反哺乡里、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去年12月,漳州市出台《关于强化党建引领村(社区)乡贤促进会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龙文区积极响应,截至今年1月底,全区81个村(社区)已全面完成乡贤促进会组建工作,共成立78个乡贤促进会,人数达4309人,乡贤促进会组建率100%,党组织覆盖率100%。
乡贤促进会的成立为汇聚乡贤力量筑好了桥与路,让更多的乡贤融入家乡、投身家乡。
在蓝田街道蔡坂社区,外出经商创业和打工的年轻人较多,留守家中的老人经常用餐不及时,煮一顿吃三顿,饮食也习惯高油高盐,影响老人健康。为解决这部分老人的用餐问题,蔡坂社区筹备成立长者食堂,运转资金主要由村里的乡贤人士、爱心村民捐赠。
“乡贤人士及其家属是我们长者食堂的一股重要力量,他们自发响应,出钱出力,确保了食堂的良好运转。”蔡坂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陈志明介绍,今年1月,蔡坂社区组织成立了乡贤促进会,成员主要为村里有威望、有能力的老党员、老干部,以及热心为本村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的人士。通过发挥乡贤的资源、人脉优势,筹集人力、资金,确保办好长者“食”事。
赋能基层治理
作为龙文区中心城区腹地的蓝田街道东屿社区,近年来经历了大面积征迁,部分群众面临就业渠道不畅、就业门路不宽等问题,且社区整体人口老龄化突出,独生子女户和二女户占比高,老人住院无人陪护问题相对突出。为此,东屿社区依托东屿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开设“社区康健专项资金”,为本社区有陪护需要的60周岁以上原住民、低保户、困难户等人群提供陪护补助。
“目前,我们筹集到约80万元,除了街道及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提供的支持外,乡贤的踊跃捐资也为我们注入巨大能量。”东屿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林志文说,他们还广泛发动乡贤人士、社区居民一起参与进来,成立一家陪护机构,免费为社区50~60周岁、有意向从事护工的居民培训,解决了部分居民的再就业问题。
“乡贤人士实际上就是社会力量中的领头雁。我们探索通过这种‘乡贤+养老’的模式,以‘乡土、乡情、乡愁’为纽带,凝聚政府及社会双边力量,围绕村居养老‘衣食住行、医养照护’等各方面,释放出群策群力、群贤共治的巨大能效。”龙文区民政局局长孙树林介绍。
龙文区的一些农村也面临着剩余劳动力外流,村“两委”人员少、事务多、压力大等困境。如何在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之间建立一座连心桥,起到“一件事,千人担”的作用?乡贤调委会就是一次破题的创新探索。
据郭坑镇党委书记许艺军介绍,乡贤调委会以乡村为阵地、以乡贤为核心、以乡事为重点,发挥“乡贤能人”和“熟人社会”集聚效应,引导广大乡贤积极参与乡村建设中,提供民情反馈、纠纷化解、帮扶互助等服务。通过这种形式,让大家面对面沟通、心与心交流,进一步提高多元互动、能人治村的规范化、常态化和长效化。如今,乡贤调委会已经成为各村调解矛盾纠纷、凝聚乡村治理合力的新平台。
据了解,郭坑镇依托9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设立“一室一厅一会”(会商研判室、村民议事厅、乡贤调委会),128名老党员、退休老干部、商业人士等加入乡贤调委会。调委会成立至今,共推动化解邻里纠纷、信访积案15起。
催生“归雁经济”
“志兴,吃饭了吗?来家里泡茶。”走在郭坑镇口社村的村道上,林志兴总能受到村民热情的邀请。林志兴是金鸡山霞贯双溪生态园负责人,也是带领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乡贤。
口社村地处郭坑镇东部,马洋溪支流和九龙江北溪的交汇处,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作为漳州一级饮用水源地以及城市蔬菜基地,长期以来,口社村以农业为主要产业,多丘陵的地貌限制了这个小村落二产的发展。
2016年,在外打拼的林志兴看中家乡背靠金鸡山的生态优势,投入1000多万元用作休闲农庄的建设,利用“生态绿”,他成为家乡第一批吃上旅游饭的人。作为领头雁,他不忘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我将草莓园、柴火灶、烧烤架、滑草等游玩体验项目承包给村民运营,增加村民的收入。”林志兴介绍,他与村民签订合作协议,在承包前期,村民只需投入设施、种植的成本,等到项目盈利后再收取租金。
如今,这个毗邻城市但又与单一的城市空间差异化的乡村休闲空间成了市民青睐的网红景点。人气旺起来,收入也增加了,在给当地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游客的到来也让村民们自家的特产有了很好的销路。
在龙文区,像林志兴这样的乡贤还有很多。乡贤王文祥发挥磁极优势,招引荣安、闽超2家食品公司意向落地朝阳街道,探索“电商+农业”乡村振兴双赢模式;乡贤王银辉、王小明等充当连接传统与现代的媒介,借助互联网技术探索农村果苗触“电”经营,实现恒坑苗木产业年产值超3亿元;乡贤许金中等鹌鹑养殖能手发挥带动作用,引导石井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现代农业企业合作,带动本村及周边县区100余户农户合作,实现村集体、村民、企业三增收。
眼下,乡贤企业家已成为龙文区招商引资中宝贵的人才资源,当地充分发挥乡贤人脉广泛等资源优势,与乡村的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紧密结合起来,产生“1+1 2”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