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包联九游会平台驻村工作,坚决落实上级的决策部署,抓党建、兴产业、解难题,用好用足农业、生态、文化资源禀赋,多措并举打好“组合拳”,打开农牧民的幸福大门。
在札萨克镇门克庆嘎查现代养殖高新技术示范园区里,工人将干草、酒糟、饲料搅拌混合在一起进行机械化投喂,240多头肉牛正在标准化的牛棚里享受“美食”。
该项目总投资2594.4万元,年存栏1000头肉牛,年出栏肉牛800头,每年可为村里带来收入320万元左右。
“我们按照村集体主导,村民入股的模式,村民每人入股8000元,之后,为入股和未入股的村民分别按照60%和20%的比例进行分红,留下总收入的20%用于发展壮大村集体。帮扶单位、第一书记为嘎查出谋划策、‘跑腿’办手续,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尽了很多力。”党支部书记李秀保说。
飞地经济、抱团发展,支部联建、产业联动,大带小、强带弱。门克庆嘎查整合资金2200万元,带动松道沟村、毛盖图村、黄陶勒盖村和树壕村发展现代化肉牛养殖业。成为了新时期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走向联合发展的典型缩影。
门克庆嘎查驻村第一书记赛吉日夫说:“该项目启动以来,有效带动嘎查和周边农牧业产业发展,带动农牧民发展牧草种植,促进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农牧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札萨克镇按照伊金霍洛旗包联驻村工作要求,通过“支部联建、产业联动、飞地经济、抱团发展”工作举措,因地制宜,大胆实践探索,推动全镇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助力农牧民增收。该镇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按照各嘎查村的资源状况和区位优势,统筹推进,分类施策,探索多渠道发力,科学合理确定增收途径,走好土地经营型、乡村旅游型、农牧发展型、服务创收型和市场需求型的“五型发展之路”。
札萨克镇驻村干部充分发挥纽带作用,搭建平台,串联构建“支部+包联单位+企业”的消费帮扶模式。2022年至今,累计完成消费帮扶金额达653.87万元。
走进壕赖柴达木村,6栋高标准香菇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再过15天就要出菇了,我们种植香菇已有四个年头了,头三年每年经营性收入有30多万元,今年预计达到100多万元。”村党支部书记杨在明说,“帮扶单位旗发改委从立项到资金协调再到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对我们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启动时资金缺乏,村两委及监委8人,驻村工作队3人,每人拿出1万元,经过外出学习、培训,自己采摘、做菌棒、放棒,种植技术方面我们省了不少钱。”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几年来,壕赖柴达木村积极培育、做好做强香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群众20余人,每年每人增收5000元左右,为农牧民打开致富“希望之窗”,让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让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札萨克召村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是全镇种养殖业发展重点村。2021年,该村与鄂尔多斯市稼瑞农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试种油莎豆,亩产量达到500公斤。
“油莎豆为新型油料作物,具有防沙固沙、改良土壤的特点,生长期120天左右,营养丰富、产油量高。”党支部书记张生则介绍,去年种植油莎豆纯收入26万元,今年收入可达到40万元。
坚持以产业发展“答题”。包联驻村工作开展以来,全旗驻村工作队与各村“两委”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嘎查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有没有”向“强不强”的转变。蹚出了一条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新路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强筋壮骨”。
如今的伊金霍洛旗,乡村美了、农牧民腰包鼓了,日子越过越红火,一支支包联驻村工作队,扛起时代担当,在138个嘎查村里,用心用情用力,书写新的春秋。一个个帮扶单位,用绣花功夫,回应时代担当,与广大农牧民群众手牵手、心连心,汇聚起伊金霍洛大地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张俊英 高宁)